纽曼大学理想的主要内容
纽曼的大学理想,内容丰富,涉及到大学的许多方面,但是主要包括他的大学观和大学教育思想体系两个方面。
(一)大学观
纽曼所著的《大学的理想》中前四篇主要是以国教的名义阐释他的大学观。什么是大学?他的回答是: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内涵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他的大学观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他的大学职能观。在“它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这句话中,“传授”二字是指“教学”而非科研。因为他认为:如果大学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就不应该拥有学生,既然拥有了学生,证明大学的目的就不是为了科学和哲学发现。大学在本质上是教育场所,是为培养学生而设,不是为科学和哲学发现而设。并且他认为发现知识和教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能。为什么呢?其理由是:第一,时间不够。他认为,整天忙于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科学研究、获取新的知识。第二,探索真理需要专心致志,甚至离群索居。他以毕达哥拉斯曾一度居住在洞穴里、泰勒斯隐居一生、柏拉图独居阿卡德米、亚里士多德寒窗苦读20年等为例,说明实验和思辨的前提条件是隐居,只有隐居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心中浮躁是难以做出学问的。因此,大学不可能成为科学研究或发现知识的场所。第三,学会等学术机构比大学更适合做科学研究。他指出:有许多其他机构,比如科学院、研究所等,比大学更适宜作哲学探索和拓展知识的工作。总之,在纽曼看来,大学的职能只有一个,就是教学,就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不是大学的职能。
2.体现了他的大学知识观。纽曼的大学观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关于知识的思考。大学传授的是“普遍知识”,对普遍的知识怎么理解?从《大学的理想》关于普遍知识的论述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指所有的知识。“普遍知识”中的“普遍”有普及、普通、遍地、常见、大多之意,纽曼在这里使用的“普遍”就是指所有,即所有知识。这是纽曼的“普遍知识”中最本真的含义。纽曼在《基督教与科学研究》一文中指出:大学应吸纳人类所有的哲学、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而且应该教授人类所有知识领域里任何需要教授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太微妙、太细致、太准确、太离题、太遥远、太宏大,以致于使大学不重视,不关注。大学既然是一种制度性的客观存在,就应该是人类所有知识的最高保护力量和真理之间的仲裁者。虽然纽曼的普遍知识的提出,是从“大学”一词的词源学的角度展开的,但起因则是当时大学改革和论争中排斥神学的观念和做法。纽曼深信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上帝创造的。在纽曼看来,神学知识不仅应该包括在大学的知识范围之内,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分支,而且占据重要的地位。第二,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知识的组成部分和知识的所有分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平衡,共同构成知识的有机整体。因此,他强调知识的整体性,认为所有的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单一的科学不是游离在整体之外的分子,而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3.体现了他的大学学科观。大学是人类知识的汇聚之所,学科是对知识的分类,因此有大学必然有学科。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虽然没有专门章节对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讨论,但有五篇文选属于学科论文的范畴。纽曼是第一个提出“学科”概念的人。梳理他的学科思想,主要包括:第一,是学科的完整性。大学是知识汇聚之所,自然也是学科汇聚之所。纵观东西方学科发展史,现在虽然有众多的学科分支,但追溯其源头,都来源于哲学,也就是说学科的本源是一体的,只是后来的发展,才出现了学科的分离,甚至出现了学科的壁垒。所以,纽曼认为:作为知识分类的各门学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其联系的方式和途径很多,可谓千丝万缕。它们内部统一协调,既相互补充和相互纠正,又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共同构成大学的整体。他还认为,为学生着想,应该扩大大学所要传授的学科范畴,尽管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攻读对他们开放的所有学科,只能攻读众多学科中的少数几门,但生活在大学这个知识整体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将得到很多收获。第二,是学科的平等性。纽曼认为,所有学科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认为过分突出一门学科,让其处于显耀位置,是不利于其余学科的发展的,会使其偏离正确的目标,这对其余学科的发展是不公平的。大学应该尊重并忠实于形而上学、文学、历史、自然科学和神学等学科的基本要求,客观、公正、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科,把各学科提升到应有的地位。
(二)大学教育思想体系
纽曼一生关注宗教和教育两大事业,他的大学教育思想是深邃而博大的,并且形成了完整而独特的体系。
1.教育目的:绅士。大学既然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就应该以教学为其惟一功能。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中世纪大学产生到18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大学一直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牛津、剑桥等老牌大学是典范。但是在纽曼生活的时代,以边沁、埃奇沃斯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思潮开始流行,引发了社会对牛津、剑桥大学陈旧课程的批判,同时,伦敦大学和各个城市学院的课程和教法开始实施改革,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新大学运动。在这种背景之下,纽曼认为:如果追问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目的,那就是培养良好的公民。这里的“良好的公民”就是指“绅士”(gentleman),而不是专业人才和英雄、天才。大学既不满足于培养批评家、实验家、经济学家、工程师,也不是诗人或不朽作家的摇篮,并不是有望使人成为拿破仑、华盛顿、亚里士多德、牛顿、拉斐尔、莎士比亚。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不过,纽曼眼里的绅士也不是一般的普通人,而是充满智慧、情趣高雅、举止高贵、公正客观、勇敢、宽容等优良品质集于一身的英国上层社会的人。培养绅士,是自16世纪以后英国传统大学教育的理想目标,纽曼的大学理想是对这一目标的坚守和维护。
2.教育内容:全部知识。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纽曼所说的“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就告诉我们,大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全部知识。因为“普遍知识”最本真的含义就是指所有知识。在纽曼看来,大学应该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机构或地方,它可以讲授人类积累的所有知识,可以包容人类所有的思想,大学既会关注某门知识涉及面太广的学科,也会关注知识涉及太细微的学科。他把知识划分为两大部分:自由知识和专业知识。自由知识指向真理和人的理性、思想,偏向于人的脑力方面,它可以使人在本质上发生变化,而专业知识则是指向人的技能、技术,偏向于人的体力方面,它可以使人在数量上发生变化。纽曼认为应该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能领会知识的大框架和基本原理,才能领会知识各部分所涉及的范围;要想真正拥有真理,就必须尽可能掌握真理的全部;要想知晓一般理性的特色,就必须博览群书。纽曼反对把学生限制在比较窄的学科知识范围之内,认为如果学生读书只囿于一门学科,就会助长其片面追求某种知识的倾向,就会限制学生的心智发展。既然大学教育内容包括所有知识,神学知识也应该包括在内,并且认为神学知识在大学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他反对非寄宿制教育,因为非寄宿制学生只是来大学听听课就走,没有参与和感受大学丰富的文化生活。其实,大学文化生活比课堂更丰富,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3.教育途径:自由教育。纽曼宣称:自由教育只造就绅士而不培养基督徒和天主教徒。既然是自由教育造就了绅士,当然培养绅士的教育途径就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传统,其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由公民教育。他认为自由教育就是以发展理性为目标的教育,其学习内容应该是文雅和高尚的,不同于职业训练,通过自由教育可以使人获得智慧、道德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因而只有“自由人”(即奴隶主贵族)才应该享有。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对纽曼影响很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也积极倡导自由教育,他们把人文学科作为自由教育的主要内容,关注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18 世纪欧洲自由教育的代表。他强调,教育应该是培养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由和独立的自然人。纽曼是19 世纪自由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集大成者。他受古希腊流传的“博雅教育”和英国大学所倡导的“绅士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大,并赋予自由教育新的内涵。自由教育是他大学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他大学理念的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美国教育家布鲁贝克在评述高等教育哲学文献时说:《大学的理想》“虽然书名已经提示此书涉及整个大学领域,但事实上纽曼集中注意的是自由教育。”纽曼在《大学的理想》谈到自由教育的地方很多,特别强调自由知识和自由教育对培养绅士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培养人的理智的重要。绅士既是一个和谐的人,也是有理智的人。自由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有理智的绅士的教育,即自由教育本质上是理智的训练和心灵的普遍培养。自由教育能够训练理智的坚韧、镇静和崇高。他还认为自由教育是大学的特质。在谈到大学教育是否具有实用性时,即在第一至第四篇演讲所建立的智性框架基础上,他明确提出了大学的智性目标——培养哲学思考的习惯。而要实现大学的智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考习惯,必须大力倡导自由教育。自由教育就是以培养自由、公正、冷静、适度和明智等心智品质为己任的教育。纽曼曾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对“自由”一词加以概括:“自由的东西用以享受”,而享受是不带来任何结果的。但是纽曼没有对“自由教育”一词给出明确的定义。不过,从纽曼所推崇的“自由的东西用以享受”的观点看,自由教育和“享受”有关,即自由教育是旨在享受的教育,是非功利的教育,是会不承诺带来任何物质报酬的教育,即不是专业或职业教育,但是自由教育能够为一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做准备。纽曼从他的自由教育观出发,认为一切知识都是自由的知识,都是追求自身智性完美的知识,即“自由”是一切知识的本性。但是纽曼也不否认知识的实用性,认为所有知识都有自由和实用的潜质,只不过有的知识如哲学等更为自由,有的知识如自然科学和医学等则更偏于实用。因此,他主张通过对古典语言和文学以及古代历史和哲学等自由知识的学习推进自由教育。至于具体知识在何种状态下表现为自由的属性或实用的属性,取决于对待知识的态度和方式。如果把知识当作目的本身,用于丰富心智,这样的知识就是自由的,即自由知识;如果把知识作为达到另外一种目的的手段,即这种知识所表现出的属性是实用,即实用知识。纽曼的这些思想无疑是正确而又深刻的。所以,简单地把哲学等知识归为自由知识,把自然科学等知识归为实用知识,也是不对的。
4.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知道,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教师毕竟只是外因,必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他们自己主动进入知识领域,并积极展开思考,才能使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学生才智的增长。因此,纽曼认为才智扩展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面对奔涌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并及时地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客体转变成自身的主体事物,才能被接受和消化,才能真正融入原先的思想内容之中,成为一个新的知识整体。所以大学教育的方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