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英国留学:留英需了解英国的饮酒文化

2014-01-09 09:57:02 英国留学云 4008-941-360

大学排名

院校大全

留学案例

在线申请

前几天,西英格兰大学(UWE)刚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在英国因为饮酒过量造成的死亡从1984到2008年间增长了将近两倍,从3054人增长到8999人,而且预告未来十年数字显示继续上升的趋势,所以问题并非空谈。

国际排列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英国人的酒量在世界将近200个国家中排行18。老大是乌干达,老二是卢森堡,再往下是捷克、爱尔兰和摩尔多瓦。

不过老大的头上有个问号:无论乌干达还是其他几个饮酒较多的非洲国家数字都不太精确,因为当地很多人饮酒是私下用高粱或小米酿制的啤酒,虽然WHO参照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但还是承认这里可能有水分。

几个欧洲国家的数字应该比较准。在2003年,这些国家15岁以上人口一年里人均喝下去的酒按照纯酒精含量来算,卢森堡是17.5公升,捷克是16.2公升,爱尔兰14.5公升,摩尔多瓦13.9公升。

与这样的数字相比,英国人的10.4公升显得还算收敛,尽管这比中国人的4.5公升高出一倍多。

历史根源

无论在什么地方,不同人群的饮酒都有差异,年龄、性别、民族、阶层、地域都有会影响。

英国教育联盟留学专家柯嘉介绍,英国政界眼下尤其瞩目的是青少年的酗酒:有人觉得这个问题的出现表明法规太松,或是政府对造酒业渲染的管制缺乏力度,乃至认为这是社会的堕落。如今,政府和反对党也都努力证明自己最有决心和能力应对这个问题。

然而这些听着都有点旧调重弹的感觉,因为酗酒之邪恶,酗酒对社会的摧残,在英国历来都能听到各种危言耸听的告诫。

起伏

现在,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出的一本新书《酒的政治:英格兰的饮酒问题》(The Politics of Alcohol: A History of the Drink Question in England)对这些探根索源,发现至少从16世纪中期开始,就时不时有人出来呼唤。

书的作者詹姆斯?尼科尔斯(James Nicholls)说,英格兰人的饮酒量过去几百年一直时有起伏,其中19世纪后叶的饮酒量尤为高涨。

相比之下,20世纪的头半个世纪,英格兰人饮酒远远低于欧洲许多国家,直到1960年代初才开始增长。不过现在确实是饮量较高的时期,所以引起关注不无道理。

不过为什么大家的注意力通常对准某些人群,而非整个社会?

阶级差异

尼科尔斯说,以17世纪初年为例,那时候议会制定通过了一系列管制啤酒屋(ale houses)的立法,因为这些通常是社会底层的人聚集的场所。

相比之下,中产阶级去的高雅一点的酒店(taverns)则没有太多管制。

当时说出来的虽然是整治游手好闲、滋事闹事和醉酒问题,但是有一派理论认为,对那些百姓聚会的场所加强管理,实际上是要施展社会控制,因为当政者担心到这种地方喝上几杯之后,有的人就该以为自己的论点兴许比议会里的更高明了。

喝葡萄酒提高素质?

除了场所的区分之外,英国不同阶层喝不同的酒,也是历史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当初的啤酒屋顾名思义是卖啤酒,而tavern里面喝的则主要是葡萄酒。17世纪英格兰内战年间,保皇派也是喝葡萄酒,借此展示自己的贵族气派以及和欧洲大陆文化的联系。

尼科尔斯说,君主制复辟后,啤酒和葡萄酒便日趋成为区分社会不同阶层和政治立场的符号,高贵者喝葡萄酒,庶民百姓喝啤酒。

到了17世纪末年 ,从荷兰引进的烈性酒琴酒又逐渐在英国流行开来。由于早年管理得比葡萄酒和啤酒松,很快流行开来,以至后来被看作许多社会弊病的源泉,从18世纪中期便立法严加管制。

葡萄酒的地位却仍然高尚。到1860年,后来曾四任英国首相的格拉德斯通(William Gladstone,1809-1898)还推动立法,让贫民区的饮食店卖葡萄酒,以图借此这些地方的国民素质。

理性抉择

现在英国政府对如何限制饮酒的考虑较多的一个是增税以抬高售价,一个是健康宣传,让人提高警觉。

参照历史,尼科尔斯觉得这能有多大效益?他说价格似乎确实有作用,不过利用市场机制,指望的是人们作出理性抉择。

然而事关喝酒,理智到底能对人的行为有多大支配力,难免存在疑问。

相关资讯
英国留学评估
已有-人成功获取留学方案
© 2005-2024 立思辰留学版权所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