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守护者”,这是一百多年前大英帝国成立帝国理工学院时,为之定下的校训。从中既能看出对英国依靠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成为世界霸主这段历史的回味,又可以体会到将来继续依靠科技促进国家繁荣的希冀。
今天,记者走进这所著名的理工科高校,能够感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帝国理工学院仍在致力用科学为国家增光添彩,其表现一方面是科研方向上重视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强调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为繁荣经济做出切实贡献。
服务国家的科技传统
“帝国理工学院已经有104年历史了,但它的源头还可以追溯得更早”,帝国理工学院校长基思·奥尼斯(Keith O’Nions, Rector of Imperial College Londo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就谈到了学校的渊源,“这里的科学和工程传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
这可以从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首次世界博览会说起,那时大英帝国正因工业革命而处于鼎盛时期,世博会上展出的各种工业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会址所处的伦敦南肯辛顿区随后被发展成为一个科学色彩浓厚的区域,这里先后建立了多个科技类院校,还有一些著名科学机构如延续至今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
1907年,英国当局将该区域中的三个科技类院校合并为一所新高校,目的是更好地为领土遍及全球的大英帝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校名中也非常独特地使用了“帝国”字样。今天,其校名全称是“帝国科学、技术与医学学院”(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具有明显的理工特色,中文常称为帝国理工学院。
对于建校时定下的校训“科学是帝国的光彩和守护者”,奥尼斯校长认为,其中“帝国”一词在今天应该被理解为社会集体,因此这一校训就是强调“科学和技术对于社会和未来的价值”。他说,帝国理工最大的特色就是专注科研并用科研来帮助社会应对各种实际的挑战。